薪火相传“玉”生辉——钱惠丽的徐派传承之路
1984年南京的一个剧场后台,没有繁文缛节,没有贵重礼品,一位来自诸暨的年轻演员向着越剧大师徐玉兰,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。这一拜,拜定的不仅是一段师徒缘分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艺术传承使命。从那一刻起,钱惠丽这个名字,便与徐派艺术的血脉延续紧密相连,她用自己的艺术
1984年南京的一个剧场后台,没有繁文缛节,没有贵重礼品,一位来自诸暨的年轻演员向着越剧大师徐玉兰,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。这一拜,拜定的不仅是一段师徒缘分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艺术传承使命。从那一刻起,钱惠丽这个名字,便与徐派艺术的血脉延续紧密相连,她用自己的艺术
“上音社友谱”是上海音乐出版社贯彻落实国家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发展规划》,推进“十五五”战略部署的核心数字化工程。经过近两年的系统建设,平台将出版社70年积累的珍稀纸质乐谱资源,全面转化为可交互、可传播、可再创作的正版数字内容。
“1954年,14岁的我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训练班,毕业后进入上海越剧院。” “我的梦想是好好学习,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上海越剧院。”10月3日,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越剧男演员、85岁史济华,携手上戏附属戏曲学校越剧专业新生梁嘉怡展示代际传承,拉开“守·望——上海
1998年5月8日,青浦徐泾剧院被越剧迷们围得水泄不通,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一场大戏的开场。大幕拉开,婉转悠扬的越剧唱腔在剧院中响起,上海越剧院精心打造的越剧现代戏《舞台姐妹》,就此首演,开启了一段越剧传奇。